产业风险预警|智研产研中心——动力电池电解液产业百科【134】

2024-03-18 79413阅读

摘要: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动力电池需求不断增加,已成为电解液主要应用领域。近年来,中国电解液供需两旺,2022年中国电解液出货量为84万吨,同比增长近70%,出口量占据全球总出货量的八成以上。其中68%用于动力电池领域,占比较2020年提升了16个百分点。2023年中国电解液材料出货量进一步扩张至111万吨,同比增幅超30%。当前动力电池电池行业发展迅速,产品更新迭代不断加快,电解液将与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等其他电池材料协同作用,以进一步提升电池性能。



一、定义及分类


动力电池电解液是电池中离子传输的载体,在动力电池正、负极之间起到传导离子的作用,是动力离子电池主要原材料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动力电池电解液属于“C26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中的“C266专用化学产品制造”。按溶剂物理性质不同,电解液可划分为液体电解液和固体电解液。液体电解液主要应用于圆柱及方型动力电池中,固体电解液主要应用于软包电池上。目前液体电解液为应用最广泛的电解液。


二、商业模式


1、采购模式


行业企业采购的主要原材料包括锂盐、有机溶剂和添加剂,企业会综合考虑供应商的经营规模、产品品质、供货能力、成本优势等因素,通过供应商调查、样品评价、现场审核、风险评估等程序,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估及筛选。原材料通常会有主供应商、辅助供应商及备选供应商。原材料采购价格通常在参考采购时点市场价格的基础上,综合前述因素并通过供应商比价确定。


2、研发模式


行业企业研发模式包括自主研发、合作开发、委外研发等,其中自主研发为企业主要研发模式,研发团队根据市场技术需求及研发内部需求发起研究课题并进行项目立项,依靠研发团队丰富的开发经验,通过正向及反向研发,进行物质分子的理论计算、设计、合成、评测及配方优化,经过小试、中试验证完成项目开发并形成添加剂或电解液等产品成果。


3、生产模式


行业企业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以客户订单及中长期需求预计为导向,制定生产计划并实施。企业销售部门根据近期销售情况、交货订单、客户需求预测及市场开发进展,预估下一阶段产品销售量并形成销售计划;生产部门则根据销售计划、成品实际库存、安全库存量、出货量以及车间生产能力等情况制定生产计划。


4、销售模式


行业企业主要采取直销模式。首先,经过客户的调查评估、验厂考察、样品测试等认证程序,进入主要客户的合格供应商体系,达成合作意向。在合作过程中,企业的销售、商务、研发与品质人员持续跟踪客户的需求及电解液产品在客户产品体系中的表现,不断优化调整电解液方案与产品质量,共同协作完成产品体系定型与升级,以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三、行业政策


1、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行业的管理体制是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控下,遵循市场化发展模式的市场调节管理体制,采用政府宏观调控和行业自律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式。行业主管部门主要有发改委、工信部。发改委主要负责行业发展规划的研究、产业政策的制定,指导行业的结构调整、体制改革、技术进步及改造等工作。工信部主要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行业规划、计划和产业政策,提出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的政策建议,起草相关法律法规草案,制定规章,拟订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并组织实施,指导行业质量管理工作。


行业自律组织主要为中国电池工业协会、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协会,主要的职责为行业协调、自律性管理、开展本行业的统计与分析工作、协助政府组织编制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以及代表会员单位向政府部门提出产业发展建议和意见等。


2、中央层面相关政策


电解液作为动力电池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受到了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相关部委出台了多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推动动力电池电解液行业发展。2023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等六部门出台的《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表示要加快电解液用高纯碳酸酯溶剂、高纯六氟磷酸锂溶质等产业化应用。2024年1月,《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提出要加大动力电池关键技术攻关,在不明显增加成本基础上将动力电池循环寿命提升至3000次及以上。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电解液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3、地区层面相关政策


电池材料已成为多地重点支持产业之一,各地纷纷加大对电解液等动力电池原材料支持力度,加速抢滩电池产业。2024年1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的《河南省重大技术装备攻坚方案(2023—2025年)》及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支持宁德市开发三都澳建设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核心区的意见》均提及电解液产业。未来在地方政府大力支持下,我国电解液生产技术将不断提升。


四、行业壁垒


1、技术壁垒


动力电池电解液生产企业一方面需要通过多年的研发和积累,掌握根据电解液不同的性能要求设计配方和工艺、快速输出产品方案的能力,以满足下游电池企业关于技术升级的协同要求;同时,电解液生产企业需要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帮助客户不断推进降本增效的经营目标。另一方面,电解液生产企业需要通过长期生产实践形成新产品快速量产的工艺能力和品质控制手段,保证及时稳定供货。


2、客户资源壁垒


现有动力电池电解液生产企业依靠成熟的工艺技术与稳定的质量优势获得了下游客户的广泛认可,在电解液领域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国内主流电池厂商与现有主要电解液生产企业通过签订长期协议或直接持股等方式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电解液企业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便于准确理解客户的技术要求,从而提供更为有效的产品、技术支持以及整体解决方案,易于形成先发优势和客户粘性。相应地,客户出于产品质量控制、新产品技术开发配套能力、出货量和供货及时性等多方面因素考虑,一般亦不会轻易更换合作多年的上游供应商。


3、成本壁垒


动力电池电解液一般是由高纯度的电解质溶质、有机溶剂和必要的添加剂等主要材料在一定的条件下,按照某一特定的比例配制而成。目前主要电解液厂商正积极布局溶质、溶剂、添加剂等原材料领域,通过垂直一体化的方式降低原材料综合成本,并保障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对新进入者形成了成本优势和供应链优势。


五、发展历程


相较于日韩,我国电解液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十分迅速。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电解液行业经历了依赖进口阶段、国产替代阶段,但现如今的国际化阶段。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解液生产国家,同时我国企业生产的电解液产品性能不断提升,获得了业内的普遍认可,正加速出口至海外地区。


六、产业链


1、行业产业链分析


我国动力电池电解液已形成了成熟完善的产业链,产品由电解质锂盐、溶剂和添加剂三大部分组成,从质量方面来看,溶剂占比85%,电解质锂盐占比12%,添加剂仅占比3%;从成本构成来看,电解质锂盐占比50%,溶剂占比30%,添加剂仅占比20%。目前电解液溶剂、电解质锂盐和添加剂行业已经全面实现国产化,国内生产厂商占据了全球主要市场份额,生产研发技术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动力电池电解液产业链如下图所示:


电解液主要下游应用领域为动力电池,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直接影响着动力电池需求量。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随着我国第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于2023年7月下线,我国新能源汽车在产业化、市场化的基础上,迈入规模化、全球化的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未来仍有广阔发展空间,将对动力电池电解液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注:本文转自智研产业百科平台,如需获取更多行业信息和定制服务,可进入智研咨询官网搜索查看。

智研产业百科是智研咨询推出的产研工具平台,致力于为您提供全方位的百科式产业信息查询服务。智研咨询践行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的企业使命,完善和丰富企业方法论,依托产业百科平台提升信息价值,持续为行业发展及企业投资决策赋能。动力电池电解液产业百科作为动力电池电解液产业一站式系统化研究工具,全面归纳了动力电池电解液产业知识信息,内容涵盖动力电池电解液产业的定义、分类、政策、产业链、竞争格局、发展趋势等,并依靠信息技术建立智能互链的行业知识图谱,为行研从业者及相关投资者提供深入的洞察力和全面的信息。

智研咨询以“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为企业投资决策赋能”为品牌理念。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产业咨询服务,主要服务包含精品行研报告、专项定制、月度专题、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等。并提供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定期报告和定制数据,内容涵盖政策监测、企业动态、行业数据、产品价格变化、投融资概览、市场机遇及风险分析等。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汽车口碑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